-
孕32周脸脓肿成“馒头”!专家用一根细针帮她和宝宝闯过生死关
近日,34岁的林女士(化名)和她的宝宝经历了一次生命危机。孕32周的她,左脸突然肿得像个发酵的馒头,疼痛难忍,张不开嘴,说话、吃饭都很困难。辗转几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继续加重,肿痛蔓延到脖子——她不知道,这颗“要命的脓包”正悄悄威胁着她和肚子里宝宝的生命,险象环生。所幸,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帮助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帮助她化解了面部巨大脓肿带来的生命危机。险情...
-
30分钟搞定!膀胱癌切除出血不到10ml,大爷术后第二天就能自主排尿
67岁的符大爷在入院前5天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尿液中伴有血凝块,外院泌尿系彩超提示“多发膀胱肿物”。突如其来的症状让符先生及家属焦虑不安,于是带他来到了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住院期间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后,患者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均良好,海医一附院泌尿外科王毓斌教授团队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决定为符大爷实施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这是一种利用人...
-
2毫米小创口治脑卒中!这项新技术让患者术后两小时就能下床
不用长时间卧床,手腕上一个输液针孔大小的伤口,就能完成复杂的脑卒中手术!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经桡动脉入路“零交换”技术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用仅2毫米的微创创口,为脑卒中治疗带来新突破。告别卧床痛苦,颠覆传统认知在过去,颅内支架术多采用股动脉入路,3-4mm的穿刺创口虽不算大,但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24小时,这期间腰痛、尿潴留、血栓风险如影随形。而如今,经桡...
-
以仁心护生命:“熊猫血”产妇分娩背后的硬核守护
6月23日清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房里,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守护战正在上演——37岁的孕产妇王女士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而且是罕见的“熊猫血”(O型Rh阴性)携带者。对于合并RH阴性血型的患者启动产兆后,医护团队倍加重视:这类产妇分娩时面临诸多风险,且备血困难。当天清晨,怀孕38周的王女士突然感到下腹部阵阵疼痛,在丈夫的陪伴下,他们第一时间来到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急诊医生接诊后进行阴检:宫口开6...
-
海南首例:冰火“双术”点燃生命希望,晚期肺癌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显奇效
76岁的王大爷(化名)半年前查出5.5公分肺部肿瘤伴转移,因高龄、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常规治疗。2024年12月19日,海南省呼吸疾病中心、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周向东主任和李琪主任的带领下,刘磊、李亮团队成功为他实施海南首例“CT引导下经皮肺病损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同步肺穿刺活检术”,术后配合四个疗程免疫治疗。近日复查显示,取得了惊喜的效果_肿瘤显著缩小,转移瘤几乎消失--疑似“远隔效应”。王大...
-
难治性高血压新疗法!我院顺利完成首例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
每天规律服用3种降压药,血压仍失控。更可怕的是,高血压病程中合并有晕厥、急性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这是李叔(化名)常年遭受到的难治性高血压困境。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张园园主任医师团队在博鳌乐城用一根纤细的射频电极,在患者肾动脉上精准“拆弹”,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术后48小时,李叔完成各项术后评估后顺利出院了。这场手术在博鳌乐...
-
六旬老人命悬一线!我院完成海南首例极简式TAVR手术重启“心门”
想象一下,心脏的“大门”被牢牢锁住,全身血液无法顺畅流通,身体缺血缺氧,近日,62 岁的王阿姨就陷入了这样的绝境。同时,她还合并支气管扩张、重症感染、呼吸衰竭、顽固性心衰等临床合并症,病情危急却无法耐受全麻手术。面对重重困境,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经过多学科会诊,成功实施了我省首例极简式TAVR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为她重启“心门”。病情危急,生命亮起“红灯”王阿姨来自海南琼...
-
我院泌尿外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切除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在人体腹膜后紧贴肾脏的位置,肾上腺如同两颗小小的“能量站”,而当其中一颗肾上腺悄然生长出直径达9cm的嗜铬细胞瘤时,这颗肿瘤就像埋藏在体内的“隐形炸弹”,随时可能因激素异常分泌引发致命的血压风暴。这不,44岁的陈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不幸。日前,陈先生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发现了右侧肾上腺占位,遂慕名前往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王毓斌主任门诊寻求治疗。入院后,检查显示陈先生血尿儿茶酚胺类激素指标显著升...
-
9cm“炸弹”藏体内!血压飙到200!竟因体内长了这个
在人体腹膜后紧贴肾脏的位置,肾上腺如同两颗小小的“能量站”,而当其中一颗肾上腺悄然生长出直径达9cm的嗜铬细胞瘤时,这颗肿瘤就像埋藏在体内的“隐形炸弹”,随时可能因激素异常分泌引发致命的血压风暴。这不,44岁的陈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不幸。日前,陈先生在一次例行体检时发现了右侧肾上腺占位,遂慕名前往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王毓斌主任门诊寻求治疗。入院后,检查显示陈先生血尿儿茶酚胺类激素指标显著升...
-
从“肝衰竭晚期”到康复出院!这项“人工肝”技术让乙肝患者重获新生
从慢性乙肝到重症肝衰竭的惊险转折海南的王先生被乙肝困扰了20多年,却一直没好好吃抗病毒药。日前,他发现自己的皮肤和眼白突然变黄,尿色深得像浓茶,整个人乏力没劲,连饭都吃不下。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胆红素值已经涨到了221.14μmol/L,转氨酶也高得吓人。本以为护肝治疗能让情况好转,没想到转氨酶刚降下来,胆红素却像坐了火箭一样窜到了518.6μmol/L,医生说这是“胆酶分离”——意味着肝脏的“罢工”已经到了危险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