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人类精子库迎来成立10周年。10 年来,该精子库以“助力生育梦想,传递生命希望”为使命,深耕辅助生殖领域,为无数家庭送去福音。为展现发展成果、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扩大公益服务范围,精子库组织开展了公益义诊、科普实践、线上直播等系列活动。

公益义诊:汇聚多学科力量,守护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作为1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海南省人类精子库联合泌尿外科、妇科、生殖医学科,开展多学科联合公益义诊,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生殖健康服务。
8月13日,义诊当天,来自4个科室的资深专家提前到场,耐心接待每位咨询者。对有生育困扰的夫妻,专家通过问诊、梳理病史分析病因,从生理调理、治疗方案到心理疏导提供全方位指导;对市民关心的生殖健康常识、备孕注意事项等问题,专家用通俗语言逐一解答。现场还发放生殖健康科普手册,帮助市民科学维护生殖健康。此次义诊累计服务50余人次,既解决了部分市民的健康问题,也让 “科学关注生殖健康”的理念得到普及。



科普实践:解锁生命奥秘,播撒科学种子
“精子是如何生成的?人类精子库是做什么的?”带着这些好奇,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走进了海南省人类精子库,开启了一场“探索生命奥秘”的科普实践之旅。这是精子库10周年系列活动中极具意义的一环——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以科学、客观的视角认识生殖健康知识,破除认知误区。
在精子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青少年们首先参观了精子库的核心区域(非涉密部分),包括科普展示区、标本储存区等。工作人员结合生动的图文展板和模型,详细讲解了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精子的生成过程与存活条件,以及人类精子库在辅助生殖、优生优育中的重要作用。“原来一个精子从生成到成熟需要74天左右!”。“精子库的标本储存温度竟然低至-196℃!”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对生命的神奇与科学的严谨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参观结束后,精子库为每位参与活动的青少年颁发了“社会科普实践证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生命科学探索。同时,工作人员还准备了印有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精美礼品,让科学知识以更有趣的方式陪伴孩子们成长。此次活动既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科普教育的有益尝试,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种子,为他们未来生殖健康观念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直播访谈:打破空间限制,传递专业声音
为让更多人了解人类精子库的工作日常与10 年发展成果,海南省人类精子库特别策划了两场线上直播活动,借助直播平台,将专业知识与公益理念传递到更广阔的空间。
第一场直播,由海南省人类精子库负责人王毓斌教授受邀做客国际旅游岛商报《健康密码》直播间。直播中,王教授围绕“人类精子库的10年发展与社会价值”展开分享,从精子库成立初期的筹备与挑战,到如今在技术创新、公益服务、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突破,用真实的数据和案例讲述了精子库的成长历程。同时,他还针对网友关心的“精子捐献的条件与流程”“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用专业、通俗的语言消除了大众对精子库的误解与疑惑。直播期间,网友互动热烈,累计观看人数突破5000余人次,不少观众留言表示“第一次深入了解精子库,原来它为很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第二场直播则由精子库的一线工作人员讲解从精子的接收、检测、冷冻储存到解冻使用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与科学原理,让网友直观看到精子库工作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此外,工作人员还分享了日常工作中的暖心故事——比如帮助多年不孕的夫妻成功受孕、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专业支持等,让观众感受到精子库背后的人文关怀。两场直播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专业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视野,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省人类精子库的社会认知度与公信力。

精子库负责人王毓斌教授表示,过去10年,海南省人类精子库累计完成精子捐献筛查超3000余人次,合格的志愿者储存合格精子标本8000余份,为全省多家生殖医疗机构提供精子支持,帮助近上百个家庭实现了“为人父母”的梦想。而此次10周年系列活动,更是将“公益”与“科普”深度结合,既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让精子库的公益形象更加鲜明。
未来,海南省人类精子库将以“技术创新” 为核心,提升精子检测与储存技术,探索更高效安全的辅助生殖方案;以“公益服务” 为导向,扩大义诊覆盖范围,深入社区、乡村普及生殖健康知识;以 “科普教育”为抓手,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普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打造优质科普内容,让生殖健康知识惠及更多人,为更多家庭点亮生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