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总像要跳到嗓子眼,难受!” 近一年来,小张被反复心悸折磨得身心俱疲,省内外跑了多家医院,检查结果均提示“多源性室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次数超2万次,且均被告知只能药物治疗——原因是小张室早搏的起源点位置属于射频消融的禁区。于是,小张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从一种增加至两种,但室早数量未减少,反而症状更明显,使得他整日整夜心神不宁、忐忑不安,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若不及时干预,还可能发展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吃药前

吃药后
今年4月,小张经人介绍至找到我院心血管内一科杨洋副主任医师。详细查阅病史后,杨洋主任指出:“虽然病灶靠近心脏正常传导线路,消融风险极高,一旦失误可能需要装起搏器,但患者已出现心脏扩大,‘无为而治’只会延误病情。” 经科室起搏电生理团队反复讨论,决定为小张开展这场 “刀尖上的手术”,修复紊乱的心脏 “电路”。
今年4月,小张经人介绍至找到我院心血管内一科杨洋副主任医师。详细查阅病史后,杨洋主任说理论上,对于如此复杂高危的室性早搏,若室早没有影响到心功能,电生理医生往往选择“无为而治”,也就是继续用药、随访观察,但是小张目前已出现心脏扩大,越往后越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对他个人和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和严重的经济负担。
经过心血管内一科起搏电生理团队讨论认为,虽然小张“抢跑”室早的位置跟心脏正常传导线路非常近,射频手术非常棘手,一旦手术失败将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无为而治”只会延误病情。于是,为了能让小张乱跳的心脏恢复规整,心血管内一科电生理团队决定为小张开展这场“刀尖上的手术”,对心脏电路进行“精密维修”。
手术中,团队先在左束支传导区域反复精细标测,找到最早起源靶点并尝试消融,可心电监护显示早搏仍未消失。团队没有放弃,继续反复标测探查,最终在主动脉窦右窦底锁定理想靶点——仅放电消融10秒,小张乱跳的心脏便恢复整齐!术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消失,困扰他一年的心悸终于解除。



术后复查心电图
据介绍,希氏束(His束)处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核心部位,对来源于HIS束旁的频发室早进行消融,对手术团队的技术精度要求极高。一旦损伤His束,将有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此次高危室早消融成功,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诊疗水平已达国内领先。

什么是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首先在病人的外周静脉血管血管穿刺,然后顺着穿刺点送入导管至心脏,在三维标测系统和腔内超声的辅助下,重建心脏的三维结构模型,经过仔细的电生理检查就可以找到隐藏在心脏里引起病灶的“罪犯点”,最后对这个点进行局部消融,最终达到彻底根治病灶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仅在穿刺的时候采用局部麻醉,病人完全清醒,创伤小,预后好,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房速、房扑
3、房颤
4、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