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将迎来大暑节气。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从中医理论来看,此节气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内里相对偏虚,且此时气候炎热多雨,湿气较重,易使人体出现不适。
因此,大暑时节的养生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从起居、饮食、运动、精神调养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大暑中医养生的相关方法。
1、起居调养
大暑时节需注重防暑降温与睡眠调节。白天应减少在烈日下的长时间停留,外出时需采取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使用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室内可借助空调或风扇调节温度,温度建议保持在26℃左右,以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对身体造成刺激。
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换气。睡眠方面,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进行午睡,以帮助恢复体力。此外,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2、饮食调理
大暑饮食宜遵循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原则。可适当选用具有清热功效的食材,如绿豆、苦瓜、黄瓜、冬瓜等。
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效,夏季饮用绿豆汤是常见的调理方式;苦瓜能清热泻火,凉拌食用口感清爽,适合此时食用;黄瓜和冬瓜水分充足,可补充人体水分,且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在健脾利湿方面,可适量摄入山药、薏米、芡实等。山药能健脾益胃,薏米可利水渗湿,芡实有补脾止泻的作用。
由于大暑时节人体出汗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选择酸梅汤、菊花茶等具有生津作用的饮品。

3、运动调养
大暑时节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但需合理选择运动时间与方式。应避开中午气温较高时段,可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宜选择舒缓类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太极拳动作柔和,可调节呼吸;八段锦通过动作组合调理脏腑气血;散步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需把握运动量,避免过度消耗体力,运动后应及时补水,且不宜立即大量饮水。

4、精神调节

中医认为夏季与五脏中的心脏相对应,炎热天气易使人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而情绪变化可能影响身体状态。因此,大暑时节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可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外出散步等方式调节身心状态。此外,也可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方法,每日进行10-15分钟的相关练习,对调节情绪有一定帮助。
大暑时节的中医养生需从饮食、起居、运动、精神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调理,以契合时令特点。通过科学的养生方式,有助于在暑热季节维护身体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