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春痘”到“成年痘”:这场“肌肤持久战”该怎么打?|健康肌秘

作者:皮肤性病科 田秘日期: 2025-07-11浏览:

本以为青春期结束,痘痘会像毕业照里的老同学一样渐行渐远,没想到它却赖成了“不定期回访的熟客”——有人过了25岁突然被痘痘“点名”,有人从青春期一路“战痘”到中年,痘印痘坑成了脸上的常驻嘉宾。这颗小小的痘痘,为何总在不同年龄段反复“冒泡”?今天跟着皮肤科田医生,揭开痤疮的神秘面纱,找到中止这场“持久战”的钥匙。”

痤疮,俗称“青春痘”,但它从不是青春期的“专属品”。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最爱光顾皮脂旺盛的部位——面部、前胸、后背都是重灾区,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严重时还会出现结节和囊肿。更麻烦的是,若处理不当,痘印、痘坑可能成为“后遗症”,不仅影响颜值,修复过程也往往耗时费力。

门诊中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患者一进门就说“医生,开个药膏涂脸就行”,或是家属觉得“青春期长痘很正常,过了就好”。但现实是,痤疮的“保质期”远不止青春期,且绝非一支药膏能随便解决。青春期高发,是因为此时雄激素水平骤升,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若清洁不到位,油脂和污垢易堵塞毛孔,给痤疮可乘之机。但成年人若满足同样的“触发条件”——激素波动(如熬夜、压力大)、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导管角化异常,或是偏爱油炸甜食、护肤不当等,痘痘也会“不请自来”,甚至反复发作。不同诱因、不同分级的痤疮,治疗方案千差万别,盲目用药可能加重皮肤负担,反而让痘痘更“嚣张”。

痤疮如何分级?

临床根据皮损形态和数量,将痤疮分为四级:

1、轻度(Ⅰ级):仅有粉刺;

2、中度(Ⅱ级):出现炎性丘疹;

3、中度(Ⅲ级):伴有脓疱;

4、重度(Ⅳ级):存在结节、囊肿。

对于轻中度痤疮,可采用多种外用药物联合治疗,也可选用复方制剂;中重度痤疮则需在系统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用药辅助,同时可根据需求选择物理或化学治疗,以改善痘印、痘坑等痤疮后遗症。

“战痘”的科学策略

痤疮发病原因复杂,单一治疗难以覆盖所有环节,临床多采用联合方案,需根据病情选择:

1、浅表化学换肤术(果酸、水杨酸等)

适用于各类型及各阶段痤疮,包括闭合性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以及痤疮后色素沉着、浅表性瘢痕、毛孔粗大等问题。其原理是促进老化角质层脱落,加速上皮细胞新陈代谢,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从而调节肤质、改善皮肤状态,助力粉刺消退。

2、光电及其他辅助治疗

(1)红蓝光治疗:通过高纯度红光与蓝光,抑制皮肤内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繁殖,减少皮脂分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2)光动力治疗:作用于皮脂腺以减少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皮肤微生态及毛囊上皮细胞异常角化;同时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痤疮瘢痕。

(3)强脉冲光:利用光能量使皮脂腺萎缩,减少皮脂分泌,同时可抑制痤疮杆菌、减轻炎症、淡化色斑,并对痤疮伴随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色素沉着、细小瘢痕、皮肤粗糙及毛孔粗大等问题有一定改善作用。

(4)点阵激光(铒激光/二氧化碳激光):通过矩阵排列的激光光束在皮肤表面形成微小热损伤,刺激真皮胶原新生与重塑,从而改善痘坑。其中,非剥脱点阵激光胶原重塑能力较弱,需增加治疗次数,但恢复期相对较短;剥脱性点阵激光效果较明显,恢复期略长。

(5)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借助血浆中生长因子刺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生成,以改善痤疮瘢痕。

(6)黄金微针:通过机械刺激与射频热效应,选择性破坏痤疮周围皮脂腺以减少皮脂分泌及炎症因子聚集,同时激发皮肤自我修复,促进胶原蛋白新生与重排,辅助修复痤疮损伤、淡化痘印。

(7)小针刀治疗:适用于冰锥型、难治性箱车型痘坑,通过切断痘坑下方纤维黏连,诱导皮下修复过程,改善瘢痕外观。

(8)填充与手术治疗:对于凹陷性瘢痕,可根据情况选择自体脂肪、脂肪胶、透明质酸、聚左旋乳酸等材料进行填充,或通过手术方式修复。

战痘注意事项

1、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暴晒,学会缓解压力;

2、饮食清淡,减少高糖、油腻、辛辣食物,多吃蔬果;

3、适度清洁皮肤,避免过度去角质或频繁使用油性化妆品;

4、切勿挤压痘痘,以免加重感染或留疤,及时就医更关键。

痘痘不分年龄,科学应对才能让它“彻底退役”。如果你正被痤疮困扰,别再想着“随便开支药膏”应付了事,专业皮肤科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让皮肤回归清爽。

别让痘痘成为“终身标签”,现在就踏上“战痘”的正确之路吧!